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学之道 > 第二章 隆中之行

第二章 隆中之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吃完,二人用空矿泉水瓶子问店家倒上水,讨上一些盐撒在里面,然后就在店门口寻了两张长凳,在大树荫下,躺着眯起眼睛睡觉。

这个时分,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中午赶路无异是把自己当作烤肉,所以每日要早起赶路,中午则找阴凉处午睡,下午三点再赶路。

午睡完毕,太阳不那么毒了,二人换上长袖的运动衫,裤子也换成长裤,戴上帽子和太阳镜,脖子上再搭上一条随时准备擦汗的湿毛巾,继续上路!

老天仍是热得要命,地表温度怕是有五十多摄氏度了。自行车尽量走树阴下,车速不能太快,不然出汗太多,容易透支。他们稳速前进,不再聊天,闷头赶路,长途旅行的单调乏味,终于冒上来了。

二○○六年的七月一号,他们终于出了楚汉平原,彻底地钻入大山里,这就意味着他们前进的道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不过这算不了什么,山林地带要比平原要阴凉多。

老宋头说道前几年投了多年积蓄,自己承包的几亩山林,准备大干一把,那时候全村的人热情都高涨起来,把附近的荒山都包下来了,好日子指日可待了,可惜,一场大洪水来了,那个地段要泻洪,冲了个一干二净。

老宋头说着说着又抹眼泪,他媳妇插话了:“同志,别听他说,那不是舍小家为大家,国家没了,还有我们这老百姓什么活头?”

老宋头说道:“理是这个理,只是觉得为什么就摊上我们,老天不公。那次全村人迁走,听到背后炸堤的声音,大伙都哭了。”

段天问道:“那国家没有补偿你们啊?”

老宋头一把擦掉鼻涕眼泪,不好意思说道:“我没用,哭成这样,国家赔了,现在这个村子都是新修的,比以前的好多了。”

上了弯曲盘旋的盘山公路,二人埋头赶路,两个小时左右下来休息一会,补充水分和些许能量,然后继续赶路,路上的风景一扫而过,路上的一些美景,往往要错过。

走到这个时分,林晓和段天不约而同觉得这样走下去太单调,于是他们决定北折去隆中,寻访三国遗迹。

《三国演义》的故事,在中华大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二人说起来,原来彼此家乡都有夜晚在大樟树底下讲故事的传统,什么《七侠五义》、《说岳传》、《粉妆楼》,人们最爱听的还是《三国演义》,刘、关、张三人的故事最为人击节扼腕,那用纯粹的乡音,夹杂数不清俚语的讲述,远比电视台里演播的评书要有意思得多。

林晓回忆说小时候一等入夜了,就同小伙伴们拿着小板凳到村口的大樟树底下集合,村的前辈们各有擅长,你愿意听哪一出就挤到哪一堆人群去,相当有滋有味。段天并没有听过,但听他父亲说过不少,这会听林晓悠然说来,羡慕不已。

夜深了,林晓和段天被安排在里屋睡下了,老宋一家三口在厅堂里摆了一大铺,一家三口躺在那,老宋媳妇和老宋絮絮叨叨地说了许久,大意是埋怨他不应该说那么多没用的话。

清晨起来,林晓和段天跨出木门,看着远处笼罩在一层薄雾的丘陵农田,狗吠鸡叫,人的哟喝声,人顿觉清爽起来。

林晓和段天告辞了宋家三口,临走时,硬塞了四十块钱,老宋他们迎着朝霞,挥着手,憨厚的笑浮在刻满皱纹的脸上。

林晓和段天骑着爱车,上了省道,一前一后,上了二十五的时速前进。阳光这时分还显温和,路两边又有高大的梧桐树遮阴,二人抓紧这个好时光赶路。

到正午时分,已奔出了一百公里,太阳烤得人身上受不了。二人跳下车,钻到一家小酒店,点上一盘空心菜和一盘红烧肉狼吞虎咽地吃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