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红楼梦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中高士晶莹雪

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中高士晶莹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更后面,贾母游大观园的时候,看到薛宝钗的住处,是这样描写的:进了蘅芜苑,只觉异乡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已经代表了宝钗的“中隐隐于市”,此乃道家之学也。

但是这段描写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雪洞,没错,就是雪洞。

在佛家看来,修行最好的两个地方,一是雪山,二是洞窟。雪洞两字,囊括两者,一笔点明了薛宝钗在修行。

学佛,不一定要剃发出家,像妙玉那样带发修行,反而是六根不净,薛宝钗齐齐学习了影响中国最大的三种文化:儒、释(佛)、道,以儒家行事,以佛家修心,以道家生活,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她都能够淡然一笑。

薛宝钗有“咳嗽”的病,可是除了前面提过,在“选秀落败”之后,薛宝钗再也没有说过她的“病”,甚至告诉林黛玉“食谷者生”。

可见,薛宝钗的病,只是小病。

也可见,矫情是一种病,得治。

庆幸的是,她自己治好了。

薛宝钗在这个时候,选择了一条路:把人生当做一场修行。

因为薛宝钗天生就有慧根、灵性,在“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一回,薛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表面上看,这么热闹的戏,是为了讨好贾母。

实则不然,曹雪芹有意无意地点出了薛宝钗的蜕变:在饱受儒家煎熬之后,向佛学进发。

一套《点绛唇》,一支《寄生草》,是这样说的: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来去无牵挂,宝钗已经进入了佛学的初步境界。

在“点化”原宝玉的时候,薛宝钗拿出了南宗祖师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她修行的一个佐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