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冠绝新汉朝 > 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

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苏辽跟着就道:“不错,但要控制时间并不容易,必须让他们抄录的时间有限,又或者只能拿到赝品抄写,如此一来,心中的遗憾和不满,会促使他们派出家中的重要成员,前往代郡求书。”

“对,到了现在,太守整个计划的面貌,已经清晰起来,”陈梓说话的同时,忍不住叹息了一声,露出了感慨的模样,“本以为只是单纯的贩纸,筹集资金,同时扩大陈家在代郡的影响,但如今看来,这分明就是一个连环计,一环套一环,看似荒唐的洛阳贩纸,其实也是应对北疆战乱的手段,甚至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啊”

苏辽也点了点头:“这才是精妙之处,通典之纸为的财,而通典本身可以扬名,通典的珍贵又为鱼饵,让各大家族坐不住,从而引起追捧,一如当年左思的洛阳纸贵,不同的是,这次要追捧起来,就得前往代郡,那里才能第一时间得到后续的通典卷册,为了表现诚意,他们还要派出家族中有足够分量的人过去。”

陈梓捏了捏下巴上面的呼吸,低语道:“这群人一去,想来太守是不会让他们短时间内就离开的,八成要留下很长的时间,过去我或许还会疑虑,太守用什么法子留人,但只是看着几册通典,就知道根本是杞人忧天了。”

两人这边还聊着,忽然就有人过来通报,说是江左的周家,派人过来拜访,说是有事相求,要见苏辽。

“这个自然,我来这里,就是助你一臂之力的。”陈梓当然听出了苏辽的言外之意。

他们这两个人,看起来都是陈止的幕僚,但来历不同,彼此之间也有竞争关系,陈梓倒还好,毕竟是陈止的自家人,先天就有优势,被信任和重视,但苏辽就不同了,需要自己争取和拼搏。

在代郡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有了竞争的苗头,现在各自负责一件事,结果陈梓却突然跑过来,如果不事先说清楚,事后扯皮起来,反而伤了和气,于是两人就在谈笑之间确定了主从,这洛阳的事,就是苏辽负责,陈梓只是辅助。

苏辽心满意足之后,又道:“南方世家眼见入瓮,到时候有他们相助,陈兄你那边的事,也方便做了,说不定可以一口气筹集大部分的物资。”

“不错,这也是个法子,”陈梓点了点头,“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让他们都多多少少的接触到通典,如果我预计的不错,随着抄录通典的家族增多,你手中余下的两本,也无法幸免,会有人托关系、走后门过来。”

听闻此事,苏辽和陈梓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嗯,这个我明白,我会拿捏一下之后,就选择两家给出,相信主上送来三本书,也有这样的意思。”苏辽点了点头。

陈止一口气拿出三本,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听说了佛评的事,预料到或许赵远会有动作,于是有针对性的写了佛论、经论和道论这三本书。

陈梓便道:“对,佛论若是生乱,就需要有通典镇压才能挺过去,否则太守的名声就毁了,他也是预料到这点,才会送来三册,而这三册书也有意义,佛论不用多说,毕竟当时正好派上了用场,但即便那乐起不提佛家,只是说学识,有经论和道论也就够了,因为这是当今玄学的基础,儒家之经学、道家之玄妙,乃为玄虚之道,比之佛学还要多出几分意境和韵律。”

苏辽笑着说:“但三本书送来,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通典,其实还要多谢那五位高僧,否则要让主上的通典,被洛阳之人得知,还需要花费一些功夫,如今靠着一场佛评,一下子就全城皆知,个个议论,几个世家争相目睹,更是为了抄录誊写,爆发了几次口水。”

陈梓点点头说道:“现在,让更多的家族接触到通典,让他们对通典的认知和概念,不再局限于口耳相传,不再只是当成一时的风尚,而是切切实实的发现,通典的意义和珍贵,这样才能真正激起他们苛求通典全本的欲、、望,让太守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