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箭尊 > 第279章 砸场子

第279章 砸场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明白本科生在学术圈可以做什么想象学术圈就是我们的知乎,成名已久的教授就好比各个领域的大V。大V固然是靠多年发表高质量回答练就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获得大V的知名度后,随便发表点意见,就会自带上百赞,也有圈子里的其它大小V们互捧。有时大V们说的有不全面的地方,评论区也会有人补充或争论。类似地,知名教授们往往可以自带国内顶级/国际一流期刊的发表机会,毕竟编辑们对学界的情况也是门清;发表之后,也会自带不少被其他学者们们引用的次数,而且经常会引发其他学者们专门再发一篇论文表示支持或反对。这种路径,是本科生不敢想的。假设你是一位知乎三零用户,如何让你的回答获得较多赞同呢?有两个办法1.有理有据令人信服2.抖机灵抖响了先说第一: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个回答列举数据非常翔实,结合案例很恰当,而且引经据典,虽然没看完,但已经有种要点赞的冲动,论文也是如此。平文章)一样有固定的教授带飞,但也不是完全抱不到大腿。很多老师都会找一些本科生做研究助理,尤其是两类:1)英语读写能力强,可以帮忙在研究甄嬛传和芈月传,看的是感同身受:想当年,我也是以一个伺候老板读文献的小助研身份,一点点寻着各种机会抛出自己的见解,展示各种技能,然后趁着老板的研究生们犯懒的时候上位,最后混成了两篇国际期刊论文的第二作者,也认识了一些可以提供帮助的贵人。以后再投稿的时候,就可以大言不惭地列举自己曾经在某某期刊有过发表,再找其他认识的教授们说几句,就不愁在国内XX大学学报之类的刊物独立发表了。3.最后,还是要有对学术有种问道的热情前面说了很多实打实的技巧,不乏偶奸耍滑的混法,但最后,总是要拔高到“论道”的层面。我在学术方面连入门都谈不上,这也不是谦虚,所以以下说的只是一点个人浅薄的见解:

关键词地方新闻报道主体公共服务

1983年3月31日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至今四级办电视在我国推行已有近30年的历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地方电视台所拥有的稀缺“权威”资源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它们发挥贴近基层和贴近生活的优势,实现公共服务职能。本文随机抽取2012年4个县市共20期新闻节目并对其“公共性”进行分析。

一、对地方电视新闻报道议题公共性的认识

1、从报道主题看对服务人群的需求满足

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第一个衡量标准是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如果从报道主题来看,样本中的新闻涉及工、农、商、服务、文教卫生和生活等,各项内容比较均衡,基本符合公共服务主题,即新闻内容所指涉的对象为公众。但从样本中的新闻标题可以发现,许多涉及的公共议题,仅仅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展开和深入挖掘。“公共新闻事业体现出一些稳定的特征:关注普通市民;摒弃精英主义;以非负面报道为主;关注选举中有意义的事件,民众视角和务实精神凸显。引导公众解决问题,而非简单的告知问题。”2从对地方新闻报道的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地方电视新闻报道并未能满足公众的需要。

2、从报道内容看公共服务方式

衡量公共服务的另一标准是服务内容。近年来有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广播电视的公共品属性以及其产供组合方式的变化,但要更好理解公共服务内容,就要理解“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和实践理念。著名的美国公共行政学者登哈特夫妇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将探讨公共利益的不同理论模式归纳为四种类型。“由此公共利益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共同价值进行讨论的结果。政府工作的焦点或公共政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维护公共利益问题。”3虽然“学校安全”、“道路建设”、“食品安全”、“抗旱”等等都反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却都冠以某某市长、市委等前缀,议题出现了转向。

作者:王瑞恩

链接:<a href="https:///question/21427261/answer/80601079" target="_blank">https:///question/21427261/answer/80601079</a>

来源:知乎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